演楊貴的“渠三代”專程來鄭看劇,希望書本劇“大火”
發(fā)布時間:
2024-05-29
“希望書本劇‘大火’,只有這樣,才能把我們內心深處對紅旗渠的感情,把偉大的紅旗渠精神傳遞給更多人。”
5月28日,生長在紅旗渠畔的“渠三代”栗曉杰和林州市話劇團的演員們專程趕到鄭州,觀看書本劇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和《焦裕祿之歌》。栗曉杰直言,作為業(yè)余演員,自己演了十年的楊貴,這次看劇,覺得十分震撼,“全新的表現形式,特別值得我們學習”。
5月27日、28日,數百名觀眾,觀看了由河南省委宣傳部和河南省教育廳指導、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打造的大型沉浸式紅色書本劇“不朽的豐碑”系列劇目之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和《焦裕祿之歌》。據介紹,這是兩部書本劇首次連續(xù)上演,未來,這兩部劇將在更多文化空間與更多觀眾見面。
觀眾:“這個劇太好了,回家要第一時間分享給孩子”
“請您拿起座位下面的釬子,在手里轉一轉,如果你覺得手疼,那就感受下當年修建紅旗渠時候的辛苦……”
在深情、緩慢的解說中,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的演員謝幕,臺下,仍然沉浸在劇情中的王婭麗,真的從座位下面找到了鐵釬子,她說:“轉一轉,硬生生的,硌手得很。”她忍不住流了眼淚。
5月27日,鄭州觀眾王婭麗告訴記者,現場的表演和道具不僅讓自己完全沉浸到劇情中去,還讓自己真實感受了當年林縣人民靠著簡陋工具鑿渠引水的壯舉。
書本劇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
等到看《焦裕祿之歌》時,她錄了幾段視頻,“今天孩子上學沒來成,這個劇太好了,我回家后一定第一時間分享給孩子!”王婭麗說,下次一定給孩子報名觀看。
鄭州市民李女士,也是第一次觀看這兩部書本劇。“我聽說過這兩部劇,來看之前就只知道很好,看了才知道原來這么好。”李女士說,雖然每部書本劇的時長并不算長,但是舞美的精良程度、舞臺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,絲毫不亞于那些大制作的話劇。“比如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,演到技術員犧牲的那一段,背景音樂用的正是他不久前結婚時的嗩吶,這樣的設計尤其催淚。‘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’,這是《詩經》就用過的手法,在這樣的場景下,演出達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。”
在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一劇中,用林州方言全新演繹唱段、勞動號子、打釬修渠,以及互動情節(jié):隨機給觀眾送修渠用的手套、設置在座椅下的釬子等,都讓觀眾仿佛“穿越”到當年林縣人民戰(zhàn)天斗地、一錘一釬在懸崖峭壁上鑿出紅旗渠的修建現場。李女士說,看這兩部劇,不僅感受到了舞臺藝術的魅力,更在精神上接受了洗禮,“我感受到了紅旗渠精神給自己帶來的鼓舞。”
書本劇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
“渠三代”:“希望書本劇‘大火’,更好詮釋紅旗渠精神”
在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演出現場,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——林州人栗曉杰。
栗曉杰是林州市的一名駐村書記。用他自己的話說,這次是專門“帶隊”來觀摩學習。隨同他一同來的,都是林州市話劇團的演員。
栗曉杰從小在紅旗渠邊長大,爺爺輩的親人都參加過紅旗渠的修建。對于修建紅旗渠的故事,他從小一遍一遍聽老人們講,那些經典的細節(jié)他幾乎都能倒背如流。十年前,做過電視臺主持人的他,作為業(yè)余演員,與林州市話劇團的演員一起演出紅旗渠相關劇目,在劇中一直扮演楊貴。
這次聽說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創(chuàng)新性打造的全國首創(chuàng)系列書本劇“不朽的豐碑”公演,特意前來觀看。
“從舞臺布景到表現方式,都非常新穎。”栗曉杰說,這兩場劇,讓自己這個演了十年《紅旗渠》的當地人,也深受震撼,尤其是演員們淳樸、真摯的感情,十分打動人。
與栗曉杰一同前來觀看書本劇的路明,是林州市話劇團的演員。他印象最深的,是對于人物故事的挖掘、劇情中的“反轉”情節(jié)以及“沉浸式體驗”的互動設計,“這些全新的表現形式,特別值得我們學習。”
說著,路明停了下來,對著記者擺擺手:“說不下去了,我的情緒一直走不出來,我怕再一張嘴,眼淚就出來了。”
他們希望這兩部書本劇能“大火”,更好地向公眾講述紅旗渠精神、焦裕祿精神。
演員:“哪怕演到第100場,我還是保持著第一次上臺的感情”
連續(xù)兩天公演,讓主演倪明中場需要灌一大杯咖啡。作為兩部劇的主角,這樣的演出節(jié)奏需要付出極大的體力消耗,他說自己“要始終保持抖擻的精神”。同時,他也樂在其中:“辛苦不重要,實際上我內心無比驕傲,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傳播紅色精神。”
據介紹,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共用演員30余人,《焦裕祿之歌》共用演員18人。這些演員全都是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的職工,其中的主要演員同時參演了兩部劇。
首次兩劇連演,在導演史不凡看來,對于演員們來說,最難的是大家要在兩部劇中間“一鍵切換”,從“出戲”到“入戲”,迅速調整狀態(tài),這對演員的要求特別高。
河南省新華書店發(fā)行集團的員工葉伽亦,在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中扮演一位剛強堅韌的“鐵姑娘”,在《焦裕祿之歌》中則扮演文雅溫和的焦裕祿妻子徐俊雅。她在兩個角色中不斷切換,不斷“出戲”和“入戲”,但每次站上舞臺,她還是會不由自主眼含淚花,“焦裕祿精神深深地震撼著我,哪怕演到第100場,我內心還是保持著第一次上臺時的感情。”
來自河南青教新聞融媒集團的編輯鄧語,負責《快樂少年報》的部分版面。在這兩部劇中,播音主持人出身的她沒有一點“顏值包袱”,在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里,她飾演一位悲情的母親,在《焦裕祿之歌》中,她又成了一位逃荒老太太。
書本劇《焦裕祿之歌》
從年輕母親到老太太,因為年齡跨度大,鄧語的妝在所有演員中最復雜,頭發(fā)要做成白色,嘴唇還要體現因為缺水導致的干裂,雖然兩場演出之間她因為換妝太“折騰”,完全沒有時間溫習臺詞,但只要上臺,她就能憑借充沛的感情打動觀眾。能夠參與演繹紅旗渠精神和焦裕祿精神,她說得最多的,也是“驕傲”。
創(chuàng)作團隊:“書本劇是對中原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最新詮釋”
兩部基于紅色精神創(chuàng)作的書本劇如此動人,在史不凡看來,主要原因是在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實踐教育有限公司的指導下,深度挖掘出了紅色精神的內核,用創(chuàng)新性的手法,讓紅色精神更加柔軟、親切,更好地觸達年輕人。
在《紅旗渠水到俺村》一劇中,使用了更多創(chuàng)新的布景方式:在舞美方面,采用了全場景專業(yè)的舞臺劇級別燈光音響,使用主屏、耳屏及小屏共計60多平方米大屏進行多層次屏幕搭建;在視覺表現上,創(chuàng)新使用了大小屏沉浸互動,從主視覺背景圖到特效視頻共計使用39個畫面。
書本劇《焦裕祿之歌》
在《焦裕祿之歌》一劇中, 創(chuàng)作團隊采用全息投影方式,搭配高低錯落的分舞臺、氛圍式紗幔等場景設置,虛實結合,打造全國首創(chuàng)沉浸式音樂劇,在視聽體驗上是一種全新的嘗試。
對于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來說,打造紅色系列沉浸式書本劇,除了收獲觀眾的口碑外,也延伸出更多創(chuàng)新思路。
就在4月27日,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全新打造的位于鄭州市尚座中心、即將開業(yè)的“理在·閱空間”進行了內測,相關視頻一經發(fā)布,立即成為熱點話題,被稱為“未來書店”。該店負責人介紹,“理在·閱空間”內有劇場,兩部書本劇將被列入店內劇場的日常演出節(jié)目單。
“運用現代新技術,讓紅色資源‘活起來’‘動起來’,建立起觀眾與角色之間的心靈溝通,可以讓觀眾進一步生發(fā)閱讀紅色經典書籍的渴望。而且,這樣的演出,也使得為演出提供場地的‘城市書房’,不再只有簡單的書架,而是成了更有溫度、更能激發(fā)情感、營造獨特體驗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間。”該系列書本劇策劃、編劇,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實踐教育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李坪淥介紹說。
據李坪淥介紹,為積極參與書香河南建設,圍繞河南四種精神,在河南省委宣傳部和河南省教育廳的指導下,中原出版?zhèn)髅郊瘓F依托集團系統出版的圖書進行改編,創(chuàng)新性打造了全國首創(chuàng)系列書本劇“不朽的豐碑”。目前,已經與觀眾見面的有三部?。骸渡胶觽鳌贰都t旗渠水到俺村》《焦裕祿之歌》,正在規(guī)劃打造的還有《大別山·三千兒郎》《誰是最可愛的人》。
“‘不朽的豐碑’系列劇目的打造,充分展現了集團融合出版的創(chuàng)新性,探索了閱讀服務新生態(tài),表達了中原出版人對中原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最新詮釋。”李坪淥說。
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·東風新聞
記者 李肖肖/文 趙墨波/圖
見習編輯 武辰婕
校對 黎川紅
審核 田震
上一頁:
下一頁:
相關資訊
2025-06-25
2025-06-17
2025-06-17
2025-06-17
2025-06-13